那一年,硝烟弥漫于黄海之上,海风呜咽着卷起破碎的浪涛,也卷起我们民族命运里深切的耻辱印记。1894年甲午一战,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,沉重的铁舰沉入海底,无数水兵的生命如泡沫般消失于无边的暗流。战败的阴影如同沉船般压下来,随之而来的《马关条约》更如一把钝刀,割裂了我们辽阔的疆土,巨额白银的赔偿如抽髓吸血,让这个古老国度在痛苦中剧烈地颤抖着、呻吟着。此等创痛,绝非仅仅一隅一役之失,而是整个民族血脉深处一道久久难以愈合的伤痕,它无声而沉重地昭告着:无有坚固的壁垒和锋锐的利刃,一个民族便只能任人宰割,连哀鸣也无力发出。
国耻深重,山河泣血
耻辱的阴霾并未散去,反而愈发浓重地弥漫于神州大地。1931年,关东军的铁蹄踏碎了东北的宁静,沈阳城头骤然升起的太阳旗,仿佛一个狰狞的符号,昭示着又一轮深重劫难的降临。然而这仅仅是黑暗序曲的起始,真正令人灵魂震颤的惨剧,在六年后那个寒冬降临于南京。
1937年12月13日,南京城防最终崩溃,日寇如嗜血豺狼涌入城内,顷刻间,千年古都化作人间地狱。长江之水呜咽东流,竟载不动无数同胞的冤魂,江面被无辜者的浮尸所覆盖,江水殷红如泣血。昔日繁华的街巷,沦为了侵略者肆意杀戮的修罗场,冰冷的刺刀洞穿胸膛,狰狞的狂笑伴随枪声撕裂长空。三十万!这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三十万条鲜活的生命骤然熄灭,是三十万份撕心裂肺的绝望哭喊最终被死亡吞没。金陵城墙上每一块斑驳的砖石,秦淮河畔每一缕呜咽的晚风,都仿佛浸透了那场屠杀所凝固的暗红血泪,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在强敌面前无力自保的至深悲恸。
目光回溯到更早的1894年深冬,旅顺口同样被日寇的暴行浸透。四天三夜的屠戮,两万余旅顺同胞惨遭毒手。屠刀过处,妇孺亦不能幸免,其惨烈程度令天地失色。那沾满同胞鲜血的屠刀,不仅砍碎了无数家庭的安宁与幸福,更深深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国人的心。而在这片苦难大地的东北一隅,魔窟“七三一部队”的阴影下,无数无辜的中国人被当作冰冷的实验材料,遭受着非人的折磨。仅确证死于活体实验者,就超过一万之众。刽子手石井四郎竟无耻宣称:“小小的哈尔滨,大大的产房。”——这轻佻的恶魔之语,将我们同胞的生命视同草芥,把人类文明最黑暗的篇章刻写在我们国土之上。更不必说1932年抚顺平顶山惨案,三千余名手无寸铁的百姓在机枪扫射中倒下……这一笔笔血债,这一桩桩暴行,岂止是山河破碎之痛?更是我们民族精神脊梁上,被敌人用最野蛮方式烙下的、难以磨灭的耻辱烙印!
先烈铁骨,铸就军魂
然而,再深重的黑暗也终将迎来破晓。就在这山河破碎、国运如缕的危急关头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以血肉之躯化作擎天的砥柱,以不屈的意志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炬。他们,就是我们的革命先烈,是人民军队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。
“头颅可断腹可剖,烈忾难消志不磨。”抗联名将杨靖宇将军的绝命诗,字字千钧。1940年初,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与日伪军重重包围中,杨靖宇将军孤身奋战,直至弹尽粮绝。当敌人剖开他的胃,发现里面只有未能消化的草根、树皮和棉絮时,连残暴的侵略者也不禁为之震惊动容。那胃中枯草棉絮,何尝不是一座无声的丰碑,铭刻着一位共产党人、一位中国军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与信仰!
左权将军,这位八路军在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,1942年牺牲于山西辽县十字岭反“扫荡”战场。在炮火连天的间隙,他写给妻女的信字字深情:“念、念、念!” 这穿越烽火硝烟的殷殷挂念,背后是将军对民族大义如山般的担当。这深情的呼唤,凝结了一位铁血军人心中最柔软又最坚韧的家国情怀,亦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共同的心声——为身后千万家庭的安宁,他们甘愿直面死亡,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。
还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狼牙山五壮士。1941年秋,为掩护主力与群众转移,五位勇士将敌人引向绝路。子弹打光了,就用石块砸;敌人逼近了,便砸碎枪支,高呼着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纵身跳下万丈悬崖。那回荡在狼牙山间的呐喊,早已超越了生命的界限,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灵魂最嘹亮的号角,是刺破黑暗、昭示未来的精神光芒!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气节,什么是民族的脊梁。
正是这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,正是这些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英雄魂魄,如同点点星火汇聚,最终在南昌城头那划破沉沉暗夜的枪声里,点燃了燎原之势,奠定了我们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——听党指挥的忠诚之魂、服务人民的赤子之魂、英勇善战的胜利之魂!这军魂,从井冈山的翠竹中挺拔而起,在长征的雪山草地上百炼成钢,于抗日的烽火里淬出锋芒,是支撑这支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、从苦难走向辉煌最根本的力量源泉。
砺剑强军,佑我中华
历史的警钟,长鸣不息;先烈的热血,从未冷却。一代代军人紧握先辈传递的旗帜,深知能战方能止战,强大的国防才是和平最坚实的盾牌。从“两弹一星”元勋们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、筚路蓝缕,到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(舷号18)接连劈波斩浪,构筑起捍卫海疆的“移动长城”;从歼-20战机以凌云之姿刺破长空,到东风系列导弹如倚天长剑震慑寰宇……人民军队的装备体系早已脱胎换骨,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昔日“钢少气多”的悲壮,正在转化为今日“钢多气盈”的豪迈自信!那翱翔九天的战鹰,那驰骋深蓝的巨舰,那静卧大地的长缨,无一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回答,对先烈最崇高的告慰。
然而,真正的强大,不仅在于手中之“器”,更在于心中之“气”,在于那融入血脉、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。这基因,在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闪耀光芒。当战火逼近,中国海军临沂舰官兵以“祖国派军舰接亲人们回家”的坚定承诺,在炮火硝烟中开辟生命通道。年轻的战士紧抱着获救女童,小心踏过舷梯的身影,被镜头定格,瞬间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。这身影,正是人民军队服务人民宗旨最生动、最温情的诠释——无论身在何方,祖国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,人民子弟兵永远是守护安宁的忠诚卫士。
这基因,更在每一次灾难面前迸发出惊天伟力。从唐山到汶川,从非典到新冠,再到滔天的洪水、肆虐的山火,哪里有危险,哪里就有那抹令人心安的“橄榄绿”和“火焰蓝”逆向冲锋。他们用肩膀扛起倾颓的楼板,用身躯挡住汹涌的洪峰,在余震中搜救,在烈焰中冲锋。无数年轻的脸庞被烟尘熏黑,被汗水浸透,甚至永远定格在抢险救援的路上。这些默默无闻的牺牲与奉献,无声地诉说着:这支军队的战斗力,不仅体现在决胜疆场的雷霆万钧,更熔铸于守护万家灯火的无言大爱之中。这爱,源自对人民的无限忠诚,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最本质特征,也是其战无不胜的力量根基。
铭记与前行
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,它冲刷着岁月的河床,却无法带走那些用鲜血和生命铭刻的印记。甲午的沉舰、南京的哭墙、旅顺的冤魂、七三一的魔窟……这些国耻的烙印,早已深深嵌入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,成为一面冰冷而清晰的镜子。它映照出积贫积弱、武备废弛必然招致的深重苦难,更时刻警醒着后来者:和平从来不是乞求来的恩赐,而是依靠强大实力赢得的尊严;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,永远是国家安全、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保障。
值此神圣的建军节,当我们仰望猎猎军旗,耳畔仿佛又响起南昌城头那石破天惊的枪声,眼前浮现出杨靖宇将军胃中不屈的草絮、狼牙山上那五道决然跃下的身影……这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,照亮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的光辉道路,也照亮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砥砺前行的方向。这火炬所蕴含的忠诚信仰、无畏气概和为民情怀,是任何先进武器都无法替代的制胜密码,是支撑这支军队走向更辉煌未来的不竭动力。
“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,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。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家安全的内涵外延、时空领域、内外因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,历史的教训并未远去,和平的天空下依然暗流涌动。唯有传承先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红色基因,永葆“人民军队为人民”的赤子初心,以“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”的紧迫感,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,锻造召之即来、来之能战、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,才能彻底洗刷历史的耻辱,才能不负先烈的牺牲与重托。
愿那曾经破碎的山河,在钢铁长城的拱卫下永葆壮丽;愿那曾被血泪浸透的土地,在和平阳光的照耀下永续安宁。勿忘国耻,警钟长鸣;砺剑强军,吾辈使命!让我们在历史的镜鉴与先烈的光芒照耀下,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奋勇前进,以强大的国防力量,托举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未来!当新的号角吹响时,那不仅是强军征途上的冲锋号,更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告慰,对和平最庄严的承诺——这承诺,已融入航母劈开太平洋的深蓝航迹,刻进战鹰守护万里长空的轰鸣,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肩负使命的军人心中。